
目前分類:埔里、民宿、觀光政策 (6)
- Nov 15 Wed 2017 10:21
民宿法規鬆綁之我見

- Apr 10 Fri 2015 00:02
在埔里過一個他鄉的生活
埔里的觀光資源比桃米還多,但名氣卻遠不及桃米生態村,有許多客人會以桃米為目標,然後問我:要看青蛙與螢火蟲你的民宿距離桃米要多遠?甚至有些國際觀光客還會認為埔里是桃米的一個里?
透過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長期苦心蹲點經營,社區居民永續意識被漸漸累積,在九二一之後努力迸出幼苗、幾年過後長出枝芽,直到現在庇蔭整個村落,這裡的民宿只要蓋得出來,然後包裝永續與生態,通常就不會太偏離主題,坦白說,我有時很羨慕能夠在桃米做民宿生意的大家,永遠都有一個好主題,都會有一條道路可以遵循。
埔里鎮上可就不同了,我在埔里參與了四個協會,有觀光、有民宿、有文創,也有解說,這四個協會的目標基本上都很一致就是『為埔里好』,但各有各的盤算與策略,參與其中除了可以看到老中青三代的理念不同,還可以看到產官學的合縱連橫,也因此讓我在思考上成長不少。
埔里在歷史上,就是個多元族群串流的地方,大家會在此貿易、做生意,從過去埔里有六家戲院、兩家酒店就可以看出早期埔里發展時的熱鬧風景,直至現在埔里的旅館、民宿、青年旅店在南投的小鎮中其密度應該也是最多的,透過大量觀光客的湧入,讓這些住宿業者大發利市外,其實真正帶給這小鎮的實質幫助卻是微乎其微,多的只是太多的車輛造成空氣污染、定點式的旅遊造成巷弄小店無法生存以及過境的觀念,讓埔里永遠邊緣於清境與日月潭。
- Feb 15 Sun 2015 21:42
給埔里
先前有五個人來到水田衣住宿,他們是為了公司的員工旅遊先來埔里踩線,他們公司有140位員工,打算住在埔里新落成的酒店,早餐時間我稍微問了一下他們的行程規劃,他們說:第一天從台北出發,然後草屯的寶島時代村、第二站妖怪村,晚間住埔里,隔天吃完早餐,拉車去清境,然後折返再到日月潭,最後回台北......聽完他們的遊程,我突然想到之前國際觀光客對埔里的印象也是『中繼站』、『轉運站』,講得出口的景點沒有幾個,甚至以前埔里人自豪的4W、台灣中心、手工藝、生態...好像也都被遺忘了。而我的民宿客人這幾年下來觀察到的,會選擇在埔里住宿,多半可能會覺得這裡住宿比較便宜,或者是因為訂不到清境跟日月潭才會留在埔里。
- Mar 18 Wed 2009 22:03
火星人與兔子
其實很想第一句話開頭就罵個『殺很大』的髒話。國道六號從去年一月二十七日愛蘭路段及東草屯路段開通後,原本做什麼事情都不太積極的埔里鎮公所居然有如驚弓之鳥般開始舉辦一連串的研討會,邀請埔里各個產業一起來探討國道六號開通後埔里的觀光應何去何從?會開很多、建議也多,不過這隻驚弓鳥似乎嚇到一下子後,又恢復該有的平靜。於是什麼也沒做......
直到最近,距離國道六號開通還剩下十五天的時候,這大有為的鎮公所又開始覺得不做點事情不行,又開始召集大家開會(又是開會),會議中決議要舉辦一個『國道六號開通典禮系列活動』,只是剩下十五天能做什麼?沒有經費能做什麼?當暨大朱老師來問我有沒有參加意願的時候,我幾乎是耍盡心思想推掉這個苦差事,畢竟每間民宿要繳交一萬元,我有水田衣跟藍屋頂,就是兩萬(據說之後變成一間五千),對我而言不是錢的問題,我很尊敬朱老師,他常常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在埔里鎮也是一位有名的藝術家,甚至曾經還將作品拿來水田衣展覽,不過這個活動理念跟我的想法實在相違背,所以我只好對不起朱老師了,因為我不想把錢拿去燒,況且這種錢燒了也不會保佑到水田衣跟藍屋頂,燒給土地公還比較優。(我很執著一些事情...真的)
- Jul 25 Wed 2007 16:38
埔里觀光市場與洪水猛獸國道六(第二集)
自從寫了『埔里觀光市場與洪水猛獸國道六』一文後,每天工作結束就會到各個討論版逛逛,看看今天又有哪些意見加入討論,而我父親那邊也藉由他的朋友打聽到酒廠的狀況,以及酒廠的看法,但說真的,我聽了之後差點昏倒,在我昏倒前,激起意志力,第二集來了!
幾天前我拿著這篇文章到一家清粥小菜吃飯,由於跟老闆認識,索性把這篇文章給他看,看完後他說:『有他們(酒廠)沒他們,我的生意還是這樣,不如把酒廠給趕出去?!說不定對我們埔里還比較好!』這股盪氣迴腸之勢差點嚇到我,騎著腳踏車回家路上想一想,說到酒廠就會想到埔里,兩者看似共生,那可不可以瘋狂的想像:『假設埔里沒有酒廠呢?』那麼埔里會不會陷入沒有客人的絕境?
- Jun 04 Mon 2007 15:19
埔里觀光市場與洪水猛獸國道六
如果說淡季對所有從事觀光產業的老闆而言是一場惡夢,那旺季就是睡著也會笑的美夢囉?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我所生長的埔里,一直以來被定位為『觀光中繼站』,就連本地的居民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劣勢。埔里是雪山山脈的沖積扇,依地理位置來說,南邊連接魚池鄉日月潭、北邊國姓鄉蕙蓀林場、西邊有台中都會區、東邊則為清境農場、廬山溫泉、奧萬大與合歡山,一般而言遊客到以上四個方位遊玩都會經過埔里,通常吃個飯、買個酒,然後就好像沒什麼地方可以去了,本地的公所實際上也有很多具體的作為想來改變『中繼站』的狀況,例如在民國九十三年曾出版『台灣之心-埔里導遊集』一書,裡頭規劃了埔里東南西北遊程、住宿、用餐、步道應有盡有的遊程設計,藉此利用文宣魅力改變遊客的想法,還有在九十五年轟動一時的全國花卉博覽會,也造就了當時的觀光人潮,但是導遊集會不會只是『順道拜訪』,但卻無法多做停留,而節慶活動又會不會只是煙火秀『曇花一現』呢?
記得在去年宜蘭童玩節主辦單位說過的一句話:『我們試圖讓遊客停留在宜蘭的各個角落多一點時間,每停留一分鐘將會造就宜蘭的觀光產值達一千萬!』這句話深深震撼著我,埔里太迅速了、太速食了,遊客們從愛蘭橋進埔里後就沿著中山路到酒廠,然後買完酒之後就轉進信義路或台21線到清境與日月潭,埔里僅是裙擺中的衣角,擺動間無視存在,試問酒廠的觀光產值會等同於埔里的觀光產值嗎?這樣就讓遊客離開了,鎮上的商家、民宿、餐館生意何在?又我們在深度思考,當國道六號這洪水猛獸開通後,埔里到底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或者是說,我們有沒有一個『好辦法good idea』讓埔里觀光市場一路長紅,藉由劣勢突破,成為台灣地區不可抗拒的觀光吸引力呢?